病老的相关成语

共 18 个成语_仅随机展示40条

描写病老的成语有【钟鸣漏尽】【疥癣之疾】【一病不起】【身心交病】【半截入土】【多愁多病】【人命危浅】【采薪之疾】【采薪之忧】【五劳七伤】【风中之烛】【风烛之年】【桑榆暮景】【枯鱼衔索】【命若悬丝】【风烛草露】【不治之症】【水土不服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病老相关成语

钟鸣漏尽

zhōng míng lòu jìn

晨钟已经敲呼,漏壶的水也将滴完。比喻年老力衰,已到晚年。也指深夜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田豫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深夜。漏:滴漏,古代计时器。晨钟已经敲

详细解释

疥癣之疾

jiè xuǎn zhī jí

比喻无关紧要,不碍大局的小毛病、小问题、小障碍。亦作“疥癞之疾”、“疥癞之患”、“疥癣之病”、“癣疥之疾”。出自元・关汉卿《山神庙裴度还带》第二折。一般作主语、

详细解释

一病不起

yī bìng bù qǐ

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,终至死亡。出自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,终至死亡。 复制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

详细解释

身心交病

shēn xīng jiāo bìng

身体和精神都疲惫。出自鲁迅《而已集》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,形容人疲惫的样子。交:同时;病:疲惫;困乏。身体和精神都疲惫。 复制出处:鲁迅《而已集》:

详细解释

半截入土

bàn jié rù tǔ

半段身子埋入土内。比喻人在世不久了。出自宋・苏轼《东坡志林》第12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老快死。截:段。半段身子埋入土内。比喻人在世不久了。 复制出处:宋・

详细解释

多愁多病

duō chóu duō bìng

经常忧愁就会体弱多病。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状态。出自宋・柳永《倾杯》词。一般作定语、补语,指体弱多病。经常忧愁就会体弱多病。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状态。

详细解释

人命危浅

rén mìng wēi qiǎn

形容寿命不长,即将死亡。出自晋・李密《陈情表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补语,指即将死亡。浅:时间短。形容寿命不长,即将死亡。 复制出处:晋・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但以

详细解释

采薪之疾

cǎi xīn zhī jí

病了不能打柴。自称有病的婉辞。出自见“采薪之忧”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有病的婉称。病了不能打柴。自称有病的婉辞。 复制出处:见“采薪之忧”。用法:作主语、宾语;有病

详细解释

采薪之忧

cǎi xīn zhī yōu

病了不能打柴。自称有病的婉辞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下》。朱熹集注:“采薪之忧,言病不能采薪,谦辞也。”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有病的婉称。采薪:打柴。病了不能

详细解释

五劳七伤

wǔ láo qī shāng

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。出自元・刘唐卿《降桑椹》第二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贬义,泛指虚弱多病。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。 复制出处:元・刘唐卿《降桑椹》第二折:

详细解释

风中之烛

fēng zhōng zhī zhú

在风里晃动的烛光。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。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。出自明・李贽《覆邓石阳书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事物。在风里晃动的烛光。

详细解释

风烛之年

fēng zhú zhī nián

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。出自晋・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陈图后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指人的晚年。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。 复制出处:晋・王羲之《题卫夫

详细解释

桑榆暮景

sāng yú mù jǐng

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。指傍晚。比喻晚年的时光。出自元・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第一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比喻垂老之年。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。指傍晚。

详细解释

枯鱼衔索

kū yú xián suǒ

穿在绳上的干鱼。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经不多。出自西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一卷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形容存在的日子不多了。穿在绳上的干鱼。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经不多

详细解释

命若悬丝

mìng ruò xuán sī

比喻生命垂危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6回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生命垂危。比喻生命垂危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6回:“吾今命若悬丝,专望救援。

详细解释

风烛草露

fēng zhú cǎo lù

风中之烛易灭,草上之露易干。比喻人已衰老,临近死亡。”。出自明・杨慎《洞天玄记》四折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多用于比喻句。风中之烛易灭,草上之露易干。比喻人已衰老,

详细解释

不治之症

bù zhì zhī zhèng

治不好的病、绝症。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、错误。出自鲁迅《伪自由书・电的利弊》。一般作宾语,表示治不好的绝症。治不好的病、绝症。也比喻无法挽

详细解释

水土不服

shuǐ tǔ bù fú

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不适应异地的环境。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

详细解释